让数据成为转动世界的齿轮:百亿级年收的装备制造企业走上数据库管理革新之路
(本文根据真实客户应用案例和人物访谈撰写,出于隐私保护的需要,文中对客户企业名称、工作人员、地名做了匿名处理。)

(AI配图,不代表或特指任何企业)
凌晨三点,李工还紧盯着电脑屏幕,屏幕上的光映照着他疲惫又焦急的脸。作为一家百亿级年收的装备制造企业BPIT部门的骨干和一名资深DBA,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被数据库的告警从睡梦中硬生生拽起。此刻,远在数千公里之外的Y国建筑工地,该公司一台价值数千万的智能起重机正准备进行关键作业,可生产线的实时数据传输却突然中断,现场调度员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进来,询问何时能恢复正常。
类似的紧急状况在过去几年中频繁发生,对该公司的数据库运维团队而言,“紧急救火”几乎成了家常便饭。这家连续多年跻身《财富》中国500强的行业龙头企业,生产车间里的机械臂精准度达到毫米级,全球各地的订单像雪花般涌入,ERP、MES、M2M等应用系统一刻不停地运行。然而,支撑这庞大业务体系的数据库环境,却仿佛是由一个个规格不一的集装箱堆叠而成的仓库,无序杂乱。
2021年秋,在该企业的一次战略研讨会上,CIO重重地敲着桌子,语气严肃:“数字化转型升级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必答题。”那时,谁也没想到,最先拖后腿的,竟是看似最基础的数据库运维管理环节。
数据库运维团队的张经理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全面盘点全公司的数据库家底时的那种震惊。Oracle、MySQL、SQL Server、PostgreSQL……各种各样的数据库,衍生出20多个版本,搭配着10余种不同架构。1500多个数据库实例的日常维护工作如同一座大山压在运维团队身上,每天都精神高度紧绷,生怕一个不小心引起连锁反应,导致业务停摆。
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当属SQL审核流程。研发部门提交的SQL工单数量惊人,平均每周有5000多条SQL语句需要审核。团队里经验最丰富、做事最细心的王姐,也曾在连续加班三天后,因过度疲劳漏看了一行低效代码,结果导致生产线调度系统卡顿了整整两小时。这不仅带来了经济损失,也对公司声誉产生了潜在影响。
而权限管理方面问题同样严重。早些年的产线数字化改造过程中,该企业曾给第三方技术团队开通了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后来竟忘记回收。直到一次数据泄露风险的排查中,该漏洞才被发现。“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不少。”张经理拿着审计报告的手忍不住颤抖,“这简直就像给公司的核心数据库开了数不清的后门,很容易被人钻了空子发起攻击,太危险了!”
2021年底,该企业的BPIT部门年度总结会上,大家围坐在一起,心情都很沉重。残酷的现实摆在大家面前:分散、混乱的数据库管理模式,已经远远跟不上公司每年30%的业务高速增长步伐。张经理在白板上重重地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我们到底是在为业务发展赋能,还是反过来被数据库的管理死死束缚住了手脚?”这句话,如同点燃了导火索,拉开了该企业数据库运维管理模式改革的大幕。
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团队内部曾尝试自研工具,但不同架构的数据库,仿佛说着不同语言的工人,难以理解统一的指令。后来也考察了多家厂商的解决方案,可对方一开口,要么无法实现现有数据库种类的全部纳管,建议整合部分数据库,要么无法实现与现有BBP、SSO、CMDB、ITSM等系统的对接。无论是停机迁移,还是IT系统大换血,所需的成本都让公司CFO倒吸一口凉气,于是方案只能无奈搁置,项目最终陷入僵局。
转机出现在一个阴雨天。云和恩墨的销售同事从一个客户那里得知该企业转型中面临的困境,直呼:“展现实力的时候到了!”于是马不停蹄地带着解决方案专家前来拜访。当投影屏上播放着 zCloud 多元数据库智能管理平台的应用案例和demo时,Oracle、MySQL、MongoDB 等多种国内外主流数据库的实时监控数据得以清晰展示,告警、巡检等功能在知识库的加持下自动生成专业优化建议,SQL审核功能前置化规避了应用开发中的性能问题……张经理侧头小声跟李工说道:“这样我们面临的一切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嘛!”。

“我们不需要您替换现有的任何数据库,也不会打乱现有的业务流程,我们就像一个‘翻译官’和‘调度员’,让不同的数据库顺畅运行。”云和恩墨解决方案专家的一席话,如同一道曙光照进了阴霾,让该企业的BPIT团队充满了期待,下定决心引入 zCloud,建设以“统一平台、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思路的数据库运维管理平台工具。
经过前期谨慎的评估、PoC验证,以及为期一年的部署、对接、测试、试运行,zCloud 终于在2024年国庆节后正式上线。这套支持多中心多类型数据库的管理平台,首先实现了对 Oracle、MySQL、PostgreSQL、SQL Server、MongoDB 等数据库的统一纳管,让分散的数据库资源形成有机整体。同时,平台对接CMDB系统,实现数据库部署、上线、运维、优化、下线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不同类型、版本的数据库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能遵循一致的管理规范,大幅降低了运维团队应对复杂环境的难度。
第一个大胆尝试“吃螃蟹”的是研发部门。以往,他们提交的SQL工单,都需要王姐这样的资深工程师逐行审核。如今,新系统如同将云和恩墨300多位经验老到的DBA汇聚到一起,依据600多条可配置的内置规则,对工单进行全面检查,不仅能精准识别潜在问题,还会贴心附上优化后的代码建议,实现风险的前置化规避。短短三周后,研发总监惊喜地发现,原本需要三天才能上线的新程序,现在不到24小时就能顺利完成,研发效率大幅提升。zCloud 与ITSM系统的对接更使SQL质量管控流程标准化、自动化,周均5000余条SQL语句的审核效率提升80%以上,且错误率下降至0.3%以下。
在运维工作方面,zCloud 带来的效果更是立竿见影。过去,DBA们需要在凌晨的业务窗口期手动对数据库进行容灾备份、变更等操作,但仍无法避免意料之外的数据库故障出现,运维团队频频从美梦中被叫醒来做故障排查。如今,zCloud 不仅会在每天凌晨三点准时、自动完成备份工作,并在数据库出现故障时自动进行容灾切换。有一次,位于B国的销售系统毫无征兆地突然崩溃,关键时刻,zCloud 强大的容灾机制迅速启动,在短短1分钟的时间内就将业务无缝切换到备用数据库,前端的销售人员甚至没有察觉到任何中断,只有数据库运维团队才知道是 zCloud 默默守护着全球业务的正常运转。
而曾经疏于管理的权限发放和回收工作也得到了保障。ITSM系统通过调用 zCloud 的接口实现权限管理自动化——员工离职或调岗后,ITSM自动调用 zCloud 的API实现权限回收。“这就好像给临时进入车间的访客发放了一张限时有效的通行证,安全又便捷。”李工笑着说。此外,zCloud 通过对接企业已有的SSO系统实现统一认证,并结合IP白名单管控,进一步强化了账号访问的安全性,为数据库构建了完整的安全防护体系。

今年春节前夕,在该企业的年度总结与表彰大会上,张经理汇报数据库管理革新的成果时,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数据库部署时间从原本的两周,大幅压缩到一天半;全年日常运维工作量减少了六成;安全事件更是实现了零发生。“以前,我们总是在‘被动救火’;现在,通过‘主动规划’,我们不仅支撑了公司业务的持续扩张,更让数据的使命真正得以实现,那就是为智能制造服务,为全球客户创造价值。”张经理在总结发言时感慨地说。如今,该企业BPIT部门的办公室墙上,换上了新的标语:“让每一个数据,都成为转动世界的齿轮。”
晨曦的朝晖透过车间巨大的玻璃窗,洒在生产线的设备上,也照亮了运维团队电脑上的 zCloud 数据库运维管理看板。在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这家百亿级年收的装备制造企业正凭借着坚定的决心和创新的实践,向着全球先进制造业的巅峰稳健迈进。而云和恩墨也在持续迭代演进 zCloud 产品,引入AI相关技术,进一步深化平台的智能化水平,默默帮助用户以高效的数据库管理为引擎,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