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高斯数据库 GaussDB 的点滴揭秘:从100到200和300,从OLTP、OLAP和HTAP
自 华为的GaussDB - 高斯数据库 发布以来,引发了数据库领域的广泛关注,但是到底 GaussDB 是什么,来龙去脉如何?却鲜有人知。
我们检索了公开信息,据可靠信息,梳理如下脉络供读者参考。
华为的数据库有多条产品线,而且还在变化之中,历史如下:
基于单机 pg 研发的 GaussDB 100,主要是华为内部在使用,这个版本将在2020年开源;
自研内核的 GaussDB 100,面向OLTP,是和招商银行联创的版本;
基于 pgxc 的分布式 GaussDB 200/300,GaussDB 200是面向 OLAP,GaussDB 300是 HTAP;
GaussDB 100 OLTP 版本是和招商银行联合研发的,起主要历程如下,在招商银行的成功意味着这个产品可以在类似的场景下,在其他银行进行推广:
2017年,华为与招商银行开始就GaussDB进行联合创新;
2018年3月,Gauss OLTP数据库开始在招商银行综合支付交易系统成功上线投产,顺利承接招商银行 “手机银行”和“掌上生活”两大App交易流水流量,日均请求量高达8500万,峰值TPS达到3500,截至目前,系统稳定运行。 如今招商银行的信用卡风警系统、零售实时风险警示系统、手机银行收支账单系统、一网通用户日志系统、客户经理平台系统、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系统、分布式交易链路追踪系统等多套业务系统已进入对接开发阶段;
2019年底前将有17套系统采用GaussDB并投产上线;
GaussDB 200 OLAP 版本是在工商银行的环境中打磨成型,并且获得成功:
2015年,华为与工商银行一起联合创新;
Gauss OLAP数据库也开始在工商银行内上线,并逐渐取代某国外品牌数据仓库。从一开始的十几个节点到现在的单个集群超过二百个节点,这大概是目前国内数据仓库中最大的。
工商银行非常重视大数据技术体系建设。在转型大数据服务云的过程中,选择华为GaussDB联创,双方紧密合作,迁移PB级数据,历经10余次版本投产,不断推动华为GaussDB分布式数据库产品完善,最终率先完成了金融行业大数据技术平台的转型,由传统的一体机模式转型为开放可扩展的分布式架构,助力全行数据服务向智能时代的跃进
GaussDB 200 是基于开源数据库Postgres-XC开发的分布式并行关系型数据库系统,采用Share-nothing架构,基本组件示意图如下:
GaussDB 300 HTAP 是在民生银行实现的商用实践
2017年,华为又启动了面向事务和分析混合处理的数据库研发。
2018年,华为第一个Gauss HATP数据库问世,并成功落地中国民生银行。
民生银行采用了GaussDB分布式数据库+ARM服务器的全栈解决方案,从数据库层面解决了可扩展性问题,降低了应用分布式改造的难度,已应用于一卡通、贵金属模拟交易等交易类系统,是国产数据库在银行交易类系统的首次商用。
国产数据库的时代已然来临,看群雄争霸,国产崛起,GaussDB 将会携带着华为的荣耀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