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简称“湖南师大)创建于1938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不仅持续增加投入,还积极探索创新模式。秉承着“数据为业务之本,数据平台为数据之基,亦是信息系统核心”的信息化理念,湖南师大在其数据平台上精心构建并维护着关乎人、财、物等关键信息的数据体系,确保了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在当前国家安全战略的指导下,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湖南师大的核心业务系统对数据库的安全、稳定、连续和高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烟囱式”建设模式使得现有数据库环境与行业标准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这不仅对业务系统的平稳运行构成了重大挑战,也制约了高校的业务拓展。具体表现如下:
-
数据库环境的多样化与版本不一致:“烟囱式”的特征加之数据库类型多样且版本参差不齐,甚至有部分数据库版本过低,这都增加了系统运行的风险。此外,依赖传统的集中式存储或超融合架构支撑数据库系统,对于诸如选课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核心业务应用而言,性能瓶颈尤为明显。 -
缺乏统一规划与标准:由于缺乏统一的建设和管理规范,导致各院系和部门的数据库存在“随意建设”和“重复建设”的现象,影响了整体的协调性和效率。 -
自动化运维能力不足:由于缺失有效的数据库平台自动化运维工具,传统的人工运维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以应对突发事件为主的“救火式”管理方法严重影响了运维的质量。 -
开发阶段数据质量管理缺失: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未能有效控制数据质量,导致系统上线后因潜在的性能问题逐渐使运行变得缓慢,严重时甚至会引发系统故障。 -
专业支持与保障机制欠缺:面对复杂多变的业务需求,缺乏专业的数据库环境保障团队,无法迅速准确地解决出现的技术难题,进而影响到数据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鉴于上述挑战,湖南师大亟需构建一个安全可控、高性能、高可靠、易于管理的多元异构数据库云化资源池承载平台。这一平台旨在实现“标准、自动、敏捷、自服务”的目标,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云和恩墨的专家团队深入湖南师大,全面了解学校的数据库环境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需求,进行了详尽的调研与分析。通过与校方信息化中心、各学院及相关业务部门的深入沟通,专家团队精准掌握了学校在数据库建设和管理上的实际需求。基于此,湖南师大信息化中心联合云和恩墨专家团队,立足于学校的整体发展视角,结合其办学特色和长远发展目标,共同制定了数据库的总体发展规划。
该规划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理念,旨在打造一个“标准、自动、敏捷、自服务”的数据库承载平台。平台将具备数据库运维平台化、数据库申请服务化、数据库云资源池化、基础设施云化等特点,从而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活动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促进学校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
数据库运维平台化:云和恩墨为湖南师大量身打造了统一数据库云管平台,集成了自动巡检、自动监控、分析定位、自动部署及操作管理五大核心功能模块,实现了对包括商业、开源及国产数据库在内的各类数据库资源的全面统一管理。借助这一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直观的可视化操作界面轻松管理多种数据库,实现自动化运维和智能化管理,极大地减少了人工介入的需要,显著提升了数据库管理的效率。 -
数据库申请服务化:构建一个“租户式”服务化平台,支持数据库的快速、标准化、自动化安装部署,这有助于实现标准化的数据库服务交付,最大程度避免了因人为因素引起的安装配置错误、安全漏洞和性能下降等问题。标准化的部署流程和服务创建机制,还能大幅提高数据库服务交付的速度和质量。 -
数据库云资源池化:规划并建立统一的Oracle池、MySQL池、SQL Server池、Redis池以及国产数据库池(包括集中式和分布式)等多个标准化数据库资源池,旨在保障湖南师大核心业务系统(无论是现有系统还是新上线的项目)的数据平台规范且稳定地运行。资源池的建设将分阶段逐步推进,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优化和支持。 -
基础设施云化:根据业务系统的不同需求进行分级存储设计,基于现有架构,计划采用分布式技术和标准化软硬件产品,构建起一个“高性能、高可靠、弹性伸缩、云化共享”的数据库资源池。这一举措不仅能够实现资源的敏捷扩展和高效共享,还能应对业务量快速增长带来的挑战,为学校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
数据库运维规范化:云和恩墨为湖南师大制定了一整套详尽的数据库运维规范,覆盖了数据库建设、管理和运维的各个方面。这套规范包含了基础架构规范、数据库设计准则、SQL开发标准、安全规定以及运维管理规程等内容,旨在指导和监督各个应用开发商严格按照规范执行,确保数据库系统的高可用性、可靠性及安全性。 -
服务保障专业化:云和恩墨提供了全面的数据库服务保障方案,涵盖了系统上线前的准备、故障排除、紧急情况应对、专家咨询以及知识传承等多个方面。通过建立健全的数据库规范体系和提供高水平的专业服务保障,云和恩墨助力湖南师大实现了数据库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与专业化,确保学校数据库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万事开头难,尽管项目启动初期遇到了诸多挑战,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湖南师大数据库承载平台的第一期数据库云管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自第一期项目成功实施并上线以来,云和恩墨提供的zCloud多元数据库智能管理平台如今已完成了近30套数据库的统一纳管,帮助湖南师大对其一卡通系统、人事系统、教务系统、学工系统、招生系统等核心业务的数据库实现了标准化与自动化的运维管理,平稳运行超过300天,项目成效显著。
-
多数据库统一管理:支持包括Oracle、MySQL、SQL Server等在内的多种数据库的统一管理,打破了数据库孤岛,整合了数据库资源,实现了集中管控,避免了因数据库分散管理而产生的风险。 -
数据库申请自助服务:通过自动化快速部署和供给数据库资源,将原本需要1-2天的资源交付时间缩短至几分钟,显著提升了对业务部门需求的响应速度。
-
数据库运维自动化:实现了数据库的自动化安装部署、配置、监控及告警,大幅减少了人工操作,利用平台的强大管理能力将运维效率提升了50%。 -
监控告警智能化:允许用户自定义监控指标和告警规则,能够实时监控数据库的运行状态,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通过对数据库性能指标和相关对象的深度分析,能够快速定位性能瓶颈,增强数据库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数据库资源池化:通过实现数据库资源的共享和弹性伸缩,资源利用率提高了30%,有效降低了硬件成本,同时增强了资源使用的灵活性和效率。
-
国产数据库支持:为未来的国产数据库迁移和管理奠定了基础,确保国产数据库在现网环境中能够顺利部署与高效管控,既满足了当前需求,也为未来的技术演进做好了准备。

湖南师范大学(Hun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湖南师大(HNNU)”,创建于1938年,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入选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与湖南省重点共建的部省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学校占地近3000亩,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馆藏书近430万册;设有24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94个;拥有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有教职工近3600人,教师2300余人;学生4万余人,其中研究生1.3万余人,长短期国际学生近1200人。湖南师范大学始终秉承“仁、爱、精、勤”的校训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湖南,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全力建设“创新师大、特色师大、开放师大、智慧师大、幸福师大”,努力开创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